这回中国掐稀土这个“脖子”是真见效了,效果直接摆在了桌面上。
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都亲口承认了,就在7月1号那天,他们正式暂停了对乌克兰的部分军事援助,清单上列着的东西分量可不轻,是乌克兰战场上顶顶要紧的玩意儿:保护基辅天空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战场上“咚咚”响个不停的155毫米大口径炮弹,打得俄军后方鸡飞狗跳的“海马斯”火箭炮弹,还有那专打低空目标的“毒刺”防空导弹。
这一暂停,可不仅仅是按了个暂停键,更像是在基辅和前线乌军官兵的心上重重敲了一锤子。
泽连斯基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这批弹药救命呢,尤其是急需的防空导弹和能打到俄国本土的远程弹药,没了这个,别说抵挡俄军愈发猛烈的空袭,就是想“回敬”一下,把战火烧到俄罗斯那边去,那都是没影儿的事了。
这个暂停,直接让乌克兰战场的天平又开始倾斜了。
美国媒体当然要找个台阶下,他们说这主要是因为自家的军火库库存快见底了,担心再这么往外送,会影响到美国大兵自己打仗的本钱。
这说法听起来很自然,自家都没余粮了,怎么还能大方送人?乍一看,好像挺有道理。
泽连斯基心里也未必不清楚这个道理,只是他没办法啊,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华盛顿的“恻隐之心”上。
他其实从美国新总统上台后就一直巴巴等着,结果等到六月,天降横祸,中东那边以色列和伊朗打起来了,爆发了所谓的“12日战争”。
这下子,华盛顿桌上的选择题变了:一边是长期、焦灼的乌克兰战场,一边是中东铁杆盟友以色列面临伊朗导弹雨的直接威胁。
这答案还用想吗?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存在的。
在华盛顿大佬们看来,特拉维夫显然比基辅优先级更高。
乌克兰只能靠边站,继续望眼欲穿地等。
那段时间,以色列几乎天天都在接导弹,胡塞武装也不时来几发冷枪,美国手里那点“爱国者”防空弹、“萨德”系统,紧巴巴的库存都得先紧着以色列用。
西方媒体的聚光灯“唰”地全打向了中东,乌克兰战场瞬间成了“没人疼的孩子”,孤零零地在俄军的狂轰滥炸下硬扛。
好不容易啊,中东那边总算是按下暂停键,暂时不打了。
泽连斯基大概以为,这回该轮到我了吧?结果呢?国际航班追踪软件不会骗人,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呢,美国和欧洲的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密密麻麻地往中东飞。
傻子都知道它们运的是啥,军火!成吨成吨的军火!为什么以色列停火了还这么着急忙慌送?根源问题可没解决啊,以色列和伊朗这梁子结大了,这次停火可能就是中场喘口气,随时都可能接着干。
西方能不争分夺秒赶紧给以色列囤货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暂停令正式发布了。
表面看,确实是以色列的分流加剧了美国的困境,但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绝不仅仅是主要原因。
甚至可以说,库存告急这事儿本身,根子也不在乌克兰这一个战场,更深的、更致命的原因在更上游的地方,美国的武器工厂快“断粮”了,它打造高科技武器的关键原料源头要枯竭了!
这致命的“粮草”就是,稀土!对,就是中国从今年四月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到了六月还加了码、要求所有环节都追溯的稀土及稀土磁材。
这下可卡得美国军工脖子难受极了。
别看在一枚几吨、几十吨的导弹里,稀土材料本身没多少分量,可能也就一点点,但少了这一点点,再厉害的导弹也是废铁一堆!打个比方,就像人身体里需要各种微量元素一样,含量微乎其微,但缺了它就活不好甚至活不了。
咱们拆开看:“爱国者”导弹肚子里那些调整飞行姿态的精密舵机,它里面的电机就得靠钐钴或者钕铁硼这种稀土磁材做的永磁电机才能高效运转;导弹里的抗冲击磁盘驱动器,核心零件也是钕铁硼磁体;甚至连导弹的外壳和弹翼,为了扛住高温、增加强度,也要掺入稀土材料。
负责整个“爱国者”系统千里眼的雷达呢?制造同样离不开稀土元素的加持。
雷达虽然不像导弹那样是一次性消耗品,能用挺久,可问题在于导弹是真打一发就少一发啊!打仗就是打消耗,生产线跟不上,库存就是无源之水,只会越来越少。
这下脉络就非常清晰了: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就像一把精准手术刀,正在缓慢但坚定地切断美国军工生产线的关键命脉。
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庞大的军工产能原来建立在流沙之上,你有再多的工厂、再熟练的工人,没有最上游的稀土原材料,那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弹药生产线眼看着就要“停工待料”了。
即使现在开足马力,没有稀土的持续稳定供应,造新弹药的源头活水就断了,美军庞大的战争机器早晚有趴窝的那一天。
这就是美军“怕的事”开始显露狰狞面目了:它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现在摆在眼前的麻烦是支持不了乌克兰,但这跟另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比起来,真算小事一桩了,它还保护得了中东的“桥头堡”以色列吗?再进一步想,在五角大楼的战略蓝图上,未来在台海可能面临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乎全球霸权地位的大考。
真要到了那一步,美军手里如果只剩下武器装备这个“笔杆子”,却没有足够的高科技弹药这个“墨水”去支撑战斗,那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怕是要直接得个零蛋!
美军方和战略家肯定都清楚稀土有多金贵有多重要,说他们五年十年前、甚至更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一点不为过。
问题是,知道归知道,不等于能解决啊!这就陷入了最根本的死结: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要在全方位围堵、打压中国崛起。
在这个大前提下,它凭什么指望一个被它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会心甘情愿、敞开了大门,把如此关键的军工“维生素”,稀土,尤其是用于尖端武器制造的那部分中重稀土,源源不断、毫无保留地供给给自己呢?这不是与虎谋皮是什么?美国骨子里那份霸权心态让它天然抗拒真正平等的合作与让步。
它对中国的敌视和打压策略不变,中国的稀土管制自然就没有放松的可能,只会越来越严密。
这就是战略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战术上稀土来源的必然枯竭。
有人说,世界这么大,稀土矿藏也不是只有中国有。
没错,全球许多地方都有稀土矿的影子。
可问题的核心从来就不是“有没有矿”,而是“谁能把矿变成能用能造尖端武器的材料”!提炼稀土、分离那些性能各异的稀土元素、生产出合格且高效的永磁体……这整套玩意儿是个高技术高污染高投入的复杂产业链条。
中国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了几十年,才把这套从矿山开采到深加工、从应用开发到材料回收的全流程给打通了、掌控在自己手里了,形成了绝对的成本和产能优势。
美国现在想临时抱佛脚,拉着欧洲日本这些所谓的西方盟友,另起炉灶,从头到尾重建一套完整的、安全的稀土供应链条?谈何容易!即便举国之力、倾尽西方“盟友”之资源投入,技术壁垒、环保标准、巨量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都明摆着:就算一切顺风顺水,至少也得十五年、二十年的苦功夫。
这期间,中重稀土所需的复杂提取工艺尤其是个难题,比轻稀土难啃多了。
可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军事竞争的跑道更是只争朝夕。
真让美国慢慢悠悠花二十年去“种树”?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现在美军赖以为根基的全球霸权结构,怕是要在它建成“稀土帝国”之前,就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
眼下的现实很骨感,美国政府似乎在走一条“既要又要”的死胡同:既想死咬着打压中国的既定战略不松口,又指望着中国能网开一面提供充足且廉价的稀土来喂饱它遍布全球的军队和战争机器。
这种精分状态下的后果,就是它很难、几乎不可能从中国手里获得足够支持其全球军事霸权的稀土量。
那美国会坐以待毙吗?肯定不会。
它阴招也多着呢。
比如,利用各种商业渠道的漏洞,注册些空壳公司,伪装成民用需求,比如进口钕铁硼磁铁,说用来造音响喇叭或者民用电机。
一转手,这些磁铁就被塞进了导弹的制导系统或者雷达组件里。
它甚至可能在中国境内找“内鬼”、钻监管的空子,搞些里应外合的勾当,试图偷偷摸摸挖点稀土或者技术出去。
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是美国霸权惯性下必然会尝试的求生之路。
对于这些钻营取巧、试图“偷水”的手段,中国这边也很难保证能做到百分百滴水不漏,完全避免。
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方手段可能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美国有可能一时得手,通过某些灰色渠道弄走一些稀土材料,解个燃眉之急。
但这终究是旁门左道,是小偷小摸,成不了大气候。
更重要的是,夜路走多了总会撞到鬼。
时间一长,各种猫腻手段总会露出破绽。
只要被中国的监管机构或安全部门抓个正着,识破一次,同样的招数就立刻宣告破产。
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暴露出来的漏洞,持续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监控技术水平、加强各环节溯源核查、强化内部管理。
这就变成一个道魔相长的过程,魔高一尺道也能高一丈。
一个洞被发现就会被堵上,补丁会越打越严密。
美国能偷走的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支撑不了它那欲壑难填的全球军火帝国巨大的原料黑洞。
经过几番较量,堵住关键漏洞后,美国最终会发现,它根本无法通过这种“偷鸡摸狗”的方式获得足够、稳定、长期的稀土供应来满足其军工复合体庞大而贪婪的需求。
那么,如果这个趋势无法逆转,美军甚至整个西方军工体系的“断粮”危机会越来越深刻,“怕的事”最终成为现实,会怎么样呢?一个可能的、甚至带点讽刺意味的结局,恰恰指向了隐含的那层“后面”的景象,全球范围内那些火光冲天的战场,或许会因此逐渐冷却、平息。
这可不是因为大家忽然爱好和平、握手言和了,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各主要玩家手中那些需要稀土才能玩得转的高精度、高科技弹药库,像“爱国者”导弹、“海马斯”火箭弹、各种制导炸弹甚至某些关键通信装备的部件,都消耗得干干净净,库存彻底告罄了,而新的却因为原料短缺造不出来了!一旦失去了这些“千里眼”、“点穴手”般的高技术兵器支撑,战争形态会被迫大幅度退化。
大家很可能都不得不回到“拼刺刀”的模式:比拼的只能是低技术、低精度、低信息化含量的老式火炮、坦克和步兵轻武器了。
这种战争形态下,想要通过精准、高效地打击对手核心目标来取得决定性胜利,几乎不可能。
战线会胶着,杀伤效率剧增但战略效果骤降。
仗打到这个份上,拼的只剩意志力和伤亡数字,既难以决出胜负,旷日持久的僵持又让战争变成了无底洞般的巨大资源消耗机器。
最终,即使是好战分子也可能被迫认识到一个无奈但残酷的现实:高科技战争打不动了,继续这么耗下去只有同归于尽的绝路一条。
打不动了怎么办?坐下来谈呗!谈判桌虽然同样充满博弈和扯皮,但至少比无休止的战场绞肉机要好上那么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精准管控,看似是卡住了对手的脖子,无形中却在更深层次上扮演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或许它真的能成为抑制现代战争巨大破坏力的一个潜在“刹车片”或者“止战阀门”。
当支撑高科技杀戮机器的原料供应链变得脆弱甚至断裂,全球那些蠢蠢欲动的战争贩子在动手之前,就不得不慎重掂量:自家仓库里的“高科技杀器”库存够不够用?能撑多久?没有源源不断的高性能弹药补充,这场仗还能不能打?敢不敢打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稀土这个战略资源的“阀门”来调控国际局势,虽然表面上指向了压制军火生产能力这个具体目标,其深远影响却可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个不那么依赖于火力炫耀、暴力压制的冲突化解路径。
当高科技战争的成本变得高到连唯一的超级大国都难以承受时,各方回归理性,寻求通过政治谈判、外交磋商来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反而会上升。
尽管这种方式远非完美,也绝非主动的和平营造,甚至带点被迫“停火”的苦涩,但它终究是以战争机器“物理性罢工”为代价,给和平留出了一丝喘息的空间,为受苦的民众推开了一扇可能稍微光明点的窗口。
中国这次用稀土成功“卡脖子”所展示的力量,其“后面”隐藏的影响,恐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冲突的方式与结局。
启运配资-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配资门户论坛-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