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今儿给你安利个男频宝藏文!这书,简直是男生幻想世界的完美投影,热血与智谋并存,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主角一路披荆斩棘,从默默无闻到光芒万丈,每个转折点都让人拍案叫绝。剧情紧凑得跟坐过山车似的,全程无尿点,看得我直呼“再来亿章”!真心话,错过它,你绝对会后悔没早点遇见这份精彩!赶紧的,书荒救星,就它了!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作者:林中之木
第1章初见项羽
公元前202年,垓下。
此时的垓下,正处于楚汉两军交锋的最前沿,在韩信用六军阵大败项羽之后,不足十万的楚军被六十万汉军团团围困在这里,难以逃脱。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垓下外围的密林中,却有一只打着汉军旗号的人马,正在悄无声息地向着楚军军营方向前进。
“看这样子,估计今天傍晚之前就能够见到项羽了。”
队伍最前面的像小将,一面快马加鞭行进,一面在心里盘算着。
这位小将,就是项羽的长子项隆。或者也可以说,是穿越后的周逸。
周逸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个月了,刚刚穿越过来时,他得知自己变成了项羽的长子,不由得万分激动。
那可是项羽诶,传说中的西楚霸王,当他的儿子,那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可以开开心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可细细一打听,周逸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原来此时已经是公元前202年,换句话说,就是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的那一年。
这还了得!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是项羽这个便宜老爹倒下了,自己肯定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项隆(以后统称项隆)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带着手下能指挥的百余人马从江东出发驰援项羽。
这不仅是为了救项羽这个便宜老爹,更是为了救自己。
数日之前,他们来到汉军包围圈外,埋伏了一只小规模的汉军部队。
换上了汉军的衣甲,打着汉军的旗帜,这样才有惊无险地绕过汉军的重重包围,从外面突了进来。
傍晚时分,项隆率队抵达楚军营外,亮明自己的身份后,守营的将士一面飞奔至中军帐内通报项羽,一面打开营门放行。
不多时,项隆就受到项羽传见。
他稳步走入中军大帐,只见大帐中央站着一名身长九尺有余的男人,身穿银白色盔甲,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威风凛凛。
这正是名动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他的身后,却坐着一名身穿红装的女子,容貌秀美,温婉可人,想来必定是虞姬了。
项隆虽是项羽之子,可作为穿越者的他,却真真正正是第一次与项羽相见。
四目相对之时,项隆瞬间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威严,赶忙拱手道:
“儿臣项隆,拜见父王。”
即便是威严如项羽,面对自己的儿子,也理所当然地生出了一丝柔情。他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说道:
“我儿不必多礼,你我坐下说话。”随后又对账外喊道:“来人呐,上茶。”
项隆见项羽虽身处危难之中,却仍不失王者的从容之态,心中不由得暗赞:“不愧是霸王,果然有王者之气。”
但在这从容的外表下,项隆也能感受到项羽眉间所隐藏的一丝忧虑。
自己这个便宜老爹尚能保持表面的沉稳,他这个知道项羽悲惨结局的穿越者却不能不着急。二人刚刚坐定,项隆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父王,儿子此次是为救父王而来。我军如今被困垓下,不知您老可有破敌之策?”
刚抿了一口茶的项羽听到这话,不由得脸上忧郁之色更重,颓然叹道:
“为父一生征战十余年,历经大小战阵七十余次,向来是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能与我相敌,于是有西楚霸王之名。”
说到这里,项羽稍一停顿,又叹气说道:
“可我戎马一生,却从未遇到过如今的艰难局面。外无援兵,内乏粮草,士气低落。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团团围困于方寸之地。想要扭转局面?难,难哪!”
听到项羽的感叹之言,项隆并不意外。他知道项羽所说半点不假,如今他们所面临的局势,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危急存亡之间”了。
可项隆从知道自己身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思考着垓下之围的破局之道,时至今日,已是胸有成竹。只见他身子稍稍前倾,微笑说道:
“父王所说句句属实,此事的确棘手。但依儿子看,我们如今的局面,未必就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哦?”闻听此言,项羽不由得微微惊讶,双眸中露出喜悦之色。可只一瞬,便又将这喜色敛去,半信半疑地问道:“我儿有何良策?”
项隆回答说:“唯今之计,硬拼显然不行,唯有突围方为上策。”
“关键是如何能够突出重围。”项羽沉吟道。
“儿臣有三计,可助父王一臂之力。”
“一曰铁浮屠,二曰火马阵。”
“所谓铁浮屠,就是三个骑兵用皮索勾连在一起,骑兵和战马均身披重甲,三人一组,齐头并进,冲击敌军阵势。”
“所谓火马阵,就是在铁浮屠的基础上,在马尾后绑上稻草,进攻时将稻草点燃,受火的刺激,战马必定发足狂奔,冲击敌人,可使铁浮屠的效果翻倍。”
“此两者相结合,必能使我军突破敌军重重包围。”
关于突围的方法,项隆想了很久。在冷兵器时代,要想打破敌人的人数优势,确实很难。
项隆不禁想到,自己要是开着一辆坦克穿越过来的就太好了。因为在这个时代,坦克几乎可以说是无敌于天下的大杀器了。可是这里又怎么会有坦克呢?
当项隆第一次见到膘肥体壮的战马时,他的苦思冥想终于有了结果。
前世的他对于马这种动物,其实并不陌生。在各种影视剧和节目中,他见过各种各样的马。
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从没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马。所以当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战马时,不禁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那健美的肌肉、油量的毛发、高大的体魄、近一吨重的体重,让他明白什么才叫百闻不如一见。
项隆心中一动,想到披着重甲的战马,不就恰似一辆可以移动的坦克吗?
如果将三匹高头大马连在一起,配上身后的浓烟与火光,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他相信任何人都会退避三舍。
而那时,就是楚军突围的最好时机。
第2章家书
一听项隆的话,项羽就立刻明白了他意思。项羽虽然在谋略和政治方面不如刘邦、张良。但论行军打仗,无疑是一把好手,所以瞬间就晓得了其中的利弊。只见项羽微微摇头:
“我儿此计虽好,但在我看来,却有个很大的缺陷。自古以来,骑兵作战,都是以速度见长。而三马相连,虽然势大,却丧失了骑兵的轻便与速度。马尾点火,也使得马匹难以操控。虽然依靠此法能暂时冲散敌阵,但我想,以韩信的才能,只怕很快就会反应过来,一旦他重新收拢阵型,我们还是没有胜算啊。”
项隆在心中思索多日,早知道项羽会有此一说。可是他并不急着反驳,只是笑着说:
“父王的担忧十分有理,所以儿臣还有第三个计策。”
“哦?什么计策?”
项隆抬头看了看帐内持戈佩剑的士兵,卖了个关子,并没有明说,而是话锋一转:
“此计十分机密,等待时机一到,儿臣自会向父王说明。而眼下,父王将有一难,儿臣愿为父王先破此难。”
这一席话把项羽说得一头雾水。有一难?是何事啊?我儿又是如何知晓我将有一难的?
项隆见项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自己,缓缓解释说:
“敢问父王,如果就在此时、此地、此刻,我军军营外传来楚国的歌声,父王会如何想?”
楚国歌声?听到这话,项羽不由得心中一震。
“汉军营内怎么会传来楚国的歌谣?难道说,楚地已然沦陷?”
想到这里,项羽心情沉重,如遭电击。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一把抓住项隆的手腕,沉声问道:
“你刚从楚地来,莫非……莫非楚地真的陷落了?”
“当然没有。如今汉军把所有兵马都用来围困父王,哪里还有余力进攻江东?可楚国歌谣可并非只有楚人才会唱呐!”
“父王您想,连您这般英雄气概,都不免产生如此想法。如果让那些连年征战,思乡心切的军士们听到,更不免人心惶惶。”
见项羽陷入沉思,项隆接着说道:
“被困垓下,并不是绝境。只要上下一心,士气高昂,便还有重振旗鼓的希望。可如果人心被搞乱了,那可才真的是万劫不复啊。”
项隆短短几句,便把项羽说得心惊胆战。是啊,刘邦小儿素来狡诈,想出此等攻心之计,也并非毫无可能。可是,自己身处于重重围困之中,即便知道了敌人的计谋又能怎么办呢?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把目光转向了项隆。
“汉军此计虽然厉害,但并非无解。儿臣此次从江东带了一物,正可解父王燃眉之急。”
“是何物?”
“家书!”
“家书?”
“正是。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外征战的将士们,最思念的无疑是自己的亲人。而寄托了家人情感的家书,正可解将士们的思念之苦。”
说到这里,项隆端起杯子抿了口茶,接着说:
“儿臣动身之前,特地命人寻访江东军属,总共收集了近一万封家书随身带来。把这些书信分发给将士们,定可起到安稳人心之效,这样一来,汉军的计谋就可不攻自破。”
听后这里,项羽紧绷的脸上终于微微松动,长舒一口气坐到椅子上,欣慰地望着自己的儿子。
“我儿思虑周详,此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
当天深夜,万籁俱寂。远处却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四方都响应了起来。这不正是楚地的乡音歌谣吗?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那么多楚人呢?
怀乡情结在楚军中蔓延开来,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想到自己身处困境,楚军将士的心中产生了一丝恐惧和凄凉。
可让汉营中的刘邦、韩信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计策早已被项隆识破。
楚军虽然思乡,但在项隆的宣传下,早已经知道了这是敌人的计谋。他们纷纷拿出揣在怀中的家信,相互传阅着。
所谓家书,并不是写在纸上,也没有刻在竹简里,很多“信”只是用墨写在白布上,言语也十分简单。
可条件虽然简陋,“信”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却是真实而热烈的,亲人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条件限制而消磨,反而显得更加温暖和诚挚。
有些不识字的军汉,三三两两围坐在篝火旁,默默地听着识字之人高声诵读家书中的内容。
听着书信中温暖的话语,想着家里的父母妻儿,楚军将士们的心,也随着眼前的篝火一并燃烧起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浮现出同样的念头:
一定要杀出重围!一定要返回家乡!
走出营帐外的项羽,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五味杂陈。忧的是渺茫的前途,喜的是项隆的到来。
算起来自己已经有十年没和儿子相见,当年骑在他肩头嬉闹的孩子,如今已然成为一个大人了。不但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更重要的是,胆识、谋略都远超常人。
就拿今天的事情说吧,若不是项隆的突然出现,面对着四面楚歌之声,无论是楚军的士气,还是自己的心态,真有可能被打击到一蹶不振。
而自己的儿子不但提前预见到了敌人的计谋,还能巧妙地将其化解。莫非,这真是上天派来拯救自己的?
是的,项羽是相信天命的。在被困垓下后,他常常觉得上天抛弃了自己,所以他才会落得如此境地。因此,他常常对虞姬叹息,“此非战之罪,乃天命也!”
可如今,项隆的出现让他重新拾起信心与希望。既然项隆能替自己破解四面楚歌的难题,也许他真能带自己突出重围呢,也许铁浮屠和火马阵真的会起到奇效呢。项羽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
……
此时的项隆也站在营地中,听着哀婉凄凉的楚歌,看着士兵们诵读家书的身影,紧锁的眉头却没有丝毫放松。
与项羽一样,他也在思考着眼下的局势,思考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做。四面楚歌的难题已经破解了,但这并不足以扭转整个局面。
强大的汉军依旧牢牢包围着楚军,回江东的路途依旧十分遥远。而且,他也隐约猜到现在项羽心中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粮草……”
望着布满乌云的天空,项隆喃喃说道。
第3章锅巴
第二日午时,垓下楚营中军大帐内,项羽和项隆对面而坐。
项羽身穿亮银铠甲,左手摁着佩剑,右手则一下一下地轻敲着茶碗。
见项羽沉默不语,项隆并不催促,只陪着他默默地静坐着。
良久,项羽才缓缓开口问道:
“隆儿,昨日的事,你做得很好。着实令为父刮目相看。但你可知道,我军若想突围,我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吗?”
“儿臣明白。”
“哦?说来听听。”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领兵打仗,粮草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项羽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年轻而刚毅的儿子,面上没说,但心中却暗暗赞叹:
我儿从小并未负责过什么军务,但刚一到军中,就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实在是个可造之才!
对于粮草的事,项隆也有他的想法。项隆和项羽虽然亲为父子,可从项隆小时候起,项羽就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此后十余年时间里,他南征北战,转战中原各地,再也没能回到江东。
所以别说是他这个穿越者,即便对项隆本人来说,项羽也只是有生育之恩,而无养育之情。父子二人见面的时间不能说屈指可数,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面对刚愎自用的项羽,项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他的信任,而且必须是无条件的信任。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项羽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让他看到自己能为他带来胜利的曙光与希望。
所以项隆没有急着将第三个计谋和盘托出,而是先替项羽解决了四面楚歌的难题。
经过昨夜之事,他相信项羽的心中已经有所考量。
而今天,项隆要为项羽解决突围的第二个难题。以此来彻底取得项羽的信任。
想到这里,项隆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虎皮帅椅前摆放的大地图前面,用手指着地图道:
“父王请看,以垓下为中心,向东、向南都是万里泽国,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粮草。”
“而向西走呢,就进入汉军的势力范围。这里久经战火摧残,如今人烟稀少,且百姓多为汉军控制,筹集粮草也是十分困难。”
这一番话说到了项羽的心坎儿上,项羽今日亲自去军中粮库清点,知道此时营内尚有十几万担存粮,足以支撑大军一月有余。
可问题是突围不同于一般的行军,如此之多的粮草根本不可能一同运走。
但若没有粮草的支持,那么即便突围成功,也很难回到江东。
这一路上山高路远,即便不被敌军杀死,恐怕也会被活活饿死。
正因如此,项羽才迟迟没能带兵突围。
可今天,项隆的话又使项羽升起了一丝希望。只见他一下子站起身来,也走到地图面前,急切地问道:
“我儿可有良方?”
项隆不紧不慢地回答说:
“正是。儿臣有一法,可解父王心中忧愁!”
“是何方法?”
“父王莫急,请您叫伙头军来,我们一试便知。”
不多时,项羽的中军大帐前,就来了几名伙头营的军士,并且在帐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火焰,火上架了一口大锅。
在项羽和军士们的注视下,项隆把米倒在锅中,随后又加上了少量的水,又将锅盖盖上,并随手往火中添了几把柴。
军头老王在旁边说道:“世子,这样水少火大,焖出来的饭根本没法吃啊。”
项隆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说到:
“不忙不忙,稍安勿躁,一会儿自见分晓。”
说罢,项隆也不解释,自顾自地在旁边坐了下来。
项羽虽然疑惑不解,但也想看看项隆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旁边的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到项隆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也狐疑地一起坐下等待。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项隆揭开锅盖,大家便一起围过来,想要看个究竟。
众人把锅从火上抬下来一瞧,顿时傻眼了:这一锅的饭都焖成了干饭,一个板桶也装不满。
更奇怪的是,锅底还有一层硬梆梆的焦饭粒,谁吃?
大家望了一下锅底的硬东西,这东西能不能吃?吃了肚子疼不疼?就连项羽也疑惑地望着项隆,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解释。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项隆把手伸到锅底,掰下一块焦饭,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地嚼了起来。
众人见项隆带头,就也学着他的样子,掰下一块焦饭。
只一尝,呵!好香啊!这东西不但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脆爽的口感也令人胃口大开。众人从未吃过这样奇怪的东西,不由得啧啧称奇。
项隆一转头,只见就连项羽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项隆看到效果不错,这才微笑着和大家解释道:
“此物名叫锅巴,是在焖饭中通过高温长时间的蒸制而形成的结焦物。制作完成的锅巴不仅保存了大米的鲜香,并附带着不同于其他美食的独特焦味,同时脆爽的口感也远远超过其他同比的饭类食物。”
项隆顿了顿,接着说道:
“更重要的是,锅巴不仅完美继承了大米的饱腹感和营养,而且保存时间更加长久,不易变质。”
说到这里,项羽一下子明白过来。插口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东西当做随身携带的军粮。”
项隆点头,“是的,锅巴不但味道好,而且携带方便,容易管饱,用来当做军粮,是再好不过了。”
听了这话,项羽也不禁高兴起来。旋即下令:
“好好好,此法甚妙!命令伙夫立刻按照此法制作锅巴,分发三军将士!”
“对了,在制作锅巴时加上一些盐巴,味道更佳。”项隆补充说。
当天晚上,所有楚军就都吃到了这种新奇而美味的食物,大家对此赞不绝口,喜爱异常。
……
此时项羽也坐在营帐中嚼着锅巴,他已经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小子这几年长进不小啊,看来天不亡我项家,如今我得隆儿相助,定可突破重围,东山再起。”
“看来,是时候和隆儿详谈一次了。”
第4章夜谈
深夜时分,项羽脱下白日里穿着的战甲,换上一身淡蓝色长袍,缓步朝项隆营帐的方向走去。
此时,他的心中已经认可了项隆的谋略与胆识,决定将兵权交付项隆,由自己的儿子指挥大军突出重围。
可多年征战的项羽明白,军事绝非儿戏。这不仅关乎他自己的命运,还关系到十万大军的生死存亡,他不能不谨慎对待。
所以,他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此次夜访,就是他对项隆的最后一次考核。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项隆正躺在床榻上,翘着二郎腿,慢声吟咏着辛弃疾的诗词。
身旁火光一跳一跳地映照在他俊朗坚毅的脸上,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已经站在帐篷外的项羽倒是把他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嗯...好大的气势!我儿果然志向不俗!”项羽既惊讶又满意地感叹道。
“父王,您来啦!”
看到项羽迈步走进帐内,项隆一下子站起身来,微笑着拱手道:
“儿臣项隆,拜见父王。”
随后又指了指旁边桌子上摆放的羊腿和酒壶,说到:
“父王您请这边坐,肉已烤好,酒已温热,就等父亲您的大驾了。”
听到这话,再看看桌上摆好的酒肉,刚刚坐下的项羽微微一愣,抬起眼来上下打量着项隆,问道:
“你早知道我要来?”
项隆一面俯身倒酒,一面微笑着说:
“这并不难猜。我军被围此地已二十余日,虽说敌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暂时不会有太大动作。但在此处与敌军拼消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儿臣料定,最近几日之内,父王必会有所动作。行动前与儿臣商议一下,那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听了项隆的话,项羽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微笑叹息说:
“好好好,亏得我儿有如此先见之明。自从亚父范增走后,很久没人能猜到我的心思了。”
说话的同时,项羽拿小刀从羊腿上片下一块肉来,放在嘴里狠狠嚼了几口,又接着说:
“看你成竹在胸的样子,想必也知道我为何而来。既如此,你且说说你的谋划。”
一听这话,项隆就知道项羽对他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不过这也正常,面对生死存亡的大事,没谁能够随随便便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里,哪怕那个人是他的儿子。
但没关系,那就让自己来彻底说服项羽吧。
想到这儿,项隆稍稍定了定神,随后朗声说道:
“儿臣之前已向父王言明,以如今情势,正面决战,不利。所以只能突围。”
“而突围所面临的士气问题、粮草问题,如今均已解决。”
“现在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如何突围。”
听到这里,项羽摆了摆手,自负地说:
“这还不容易?待为父点八百精兵,趁夜冲杀出去,谅他刘邦小儿拦不住我。”
项隆见项羽的鲁莽脾气又上来了,不由得摇头苦笑。
他知道,其实项羽这话说的不假。
在真实的历史中,项羽确实率领八百人趁夜突围,冲破了汉军重重包围圈,一路杀到乌江岸边。
只要自己能够劝说项羽登上乌江亭长的那艘小船,便可保全项羽的性命。
他自信自己是可以劝动项羽的。
可问题是这样一来,项羽的十万大军丢得干干净净。
没有兵马,没有粮草,没有钱财,没有武器。
只剩下项羽一个“光杆司令”孤身逃回江东,又有什么用呢?
江东的那些世家大族们有自己的算盘,早已和刘邦勾勾搭搭,眉来眼去了。
他们只是害怕项羽的威严,所以才不敢在明面造反而已。
如果项羽真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只怕在他踏上江东土地的那一刻,就会被那些世族抓起来,然后送给刘邦当做见面礼。
所以在项隆看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抛下大部队。
因为这是项羽手中最大的本钱,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本钱。
因此,听到项羽的话,项隆在心中暗自摇了摇头,但又不愿在明面上顶撞项羽,只好顺水推舟:
“父王神勇,天下皆知。若想突围,刘邦、韩信之辈定然难以阻拦。”
见项羽面露满意之色,项隆又沉吟道:
“只不过还有一事,却令儿臣心中不安。”
“哦,何事?”
“若是有人提前泄露了父王的行踪,岂不坏事?”
一听这话,项羽脸上的肌肉微微一跳,拳头不由攥紧,冷笑道:
“什么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在我眼皮底下做这种事!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我一定不会轻饶!”
项隆一笑,肯定地说:
“只怕不是如果有,而是一定有。”
“何出此言?”
“这就是人心了,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很难。
当年父王得势,天下人皆来归附,声势何其浩大;而如今您兵败如山倒,又有谁肯与我项家同生死、共荣辱呢?
当年与刘邦、韩信交好的那些人,肯定早就蠢蠢欲动了。”
一席话,听得项羽倒吸了一口凉气,握紧的双拳攥得更紧,仿佛要把指甲嵌到肉里一般。
沉默良久,项羽一拍桌子,忽的一下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这群混账!我这就将他们统统抓起来,看他们还怎么和敌人通风报信!”
眼见项羽就要走出营帐,项隆急忙劝到:
“父亲且慢,现在我们手中没有任何证据,您能抓谁?如果贸然抓人,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使人心更加混乱,得不偿失。”
“那我们就这样轻易放过这些心存异志的小人不成?”项羽还是不忿。
“当然不是,”项隆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狡黠之色,“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我看来,这些背叛者不但无害,反而还会为我所用。”
“快快说来!”项羽有些糊涂了。
那些心存异志的人,非但不会泄露自己的秘密,反而还会帮助自己,这怎么可能嘛!
但项隆接下来的话,就更让项羽惊呆了。
“这些叛徒,我们不但不能抓,而且还要想办法让他们顺利逃到汉营。
不过需要父王您与我演一出戏,带些假消息给韩信,此所谓顺水推舟之计。”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启运配资-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配资门户论坛-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