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开车经过莱阳的时候,导航突然提醒我“您已进入全国小城市标杆区域”,当时还以为是系统出错了。直到看见路边成片的现代化厂房和整齐的蔬菜大棚,我才意识到这个胶东小城的特别之处。你可能很难想象,这座人口刚过百万的城市,去年光是卖冷冻蔬菜就创汇三十多亿——这大概就是新时代小城市的生存智慧吧。
说到小城市的标准,很多人还停留在“有麦当劳就是大城市”的朴素认知里。其实现在评判体系可复杂多了,既要看地铁里程又要算绿化覆盖率,连外卖骑手数量都能成为加分项。去年春天那份《全国小城市综合评价结果》刚公布那会儿,我朋友圈里在住建局工作的老同学连着发了三天九宫格,配文都是“我们终于不是十八线了”。山东这22个上榜城市里,莱阳和禹城就像班上的优等生,一个靠海吃海玩转海洋经济,另一个把盐碱地改造成生态示范区,硬是在传统农业里闯出了新路子。
莱阳的逆袭剧本特别有意思。十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春节空城”,年轻人挤破头往青岛跑。现在你再看看,冷链物流园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那些曾经在青岛电子厂打工的小伙,现在都回来开起了跨境电商公司。有次在莱阳港遇到个90后老板,他办公室墙上挂着“全球生鲜供应链Top100”的证书,聊天时手机里不断弹出东京和悉尼的订单通知。这种魔幻现实,大概就是新型城镇化的最佳注脚。
不过要说最让人意外的,还得数禹城的故事。这个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前些年还因为盐碱地种不出庄稼愁得不行。现在可好,人家搞起了盐碱地特色农业,种出来的旱稻卖得比普通大米还贵三倍。上次去参观他们的智慧农业大棚,负责人指着正在给作物做“体检”的机器人说:“我们这些‘土里刨食’的,现在都改行搞高科技了。”这话听着像玩笑,可看看他们连续三年两位数的GDP增速,谁还敢小瞧这些“乡土科学家”?
山东这些小城的崛起,倒让我想起老家县城的变迁。二十年前我们那的支柱产业是采石场,现在最气派的建筑变成了数字经济产业园。有次和发小喝酒,这个曾经的网吧少年,如今张口闭口都是“云端服务器”“区块链溯源”。他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现在居然卖到了寿光的蔬菜基地。这种城与乡的奇妙交融,正在重塑着人们对“大小城市”的传统认知。
当然,争议从来不会缺席。有人觉得这些小城市就是靠政策输血,离了补贴立马现原形。但当我站在青州的宋瓷博物馆,看着那些跨越千年的冰裂纹瓷器旁边摆着3D打印的航天陶瓷部件时,突然意识到产业升级从来不是大城市的专利。就像那个把祖传陶艺和纳米技术结合的匠人说的:“老祖宗的手艺加上新世纪的科技,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未来会怎样?东营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正在搞“百万人口倒计时”,日照的茶商琢磨着把直播间开到巴黎时装周。或许用不了几年,我们评价城市大小的标准又得改写——到那时,可能要看谁家的无人机配送最快,或者谁在元宇宙里建的虚拟市政厅最气派。反正我知道,下次再去莱阳,得提前预约才能参观他们的海底数据中心了。
启运配资-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配资门户论坛-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